生长周期可缩短5至10天、田间管理成本降低15%以上……5月10日,山东省金春雨种业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金春雨)培育的紫皮早熟大蒜新品种“金蒜5号”经测产每亩增产达19.39%,大大提升了大蒜产业的经济效益。该品种自2024年试推广,2025年种植面积已达2万亩。
基地现场实测
折合鲜蒜亩产2199.3公斤
五月的金乡大地铺展着翠绿色的绒毯,在山东省金春雨种业有限公司试验基地,“金蒜5号”的蒜叶如出鞘的青剑,在晨风中簌簌作响。数名山东省农科院的专家平蹲在垄间,随机划出三个样方进行测产。
随后,拔蒜的沙沙声此起彼伏,紫皮蒜株被连根拔起后平铺于地。工作人员屈膝蹲下或测量株距行距,或逐株剥除泥土、记录蒜头直径……最终测产公式在下午时分揭晓:实测折合鲜蒜亩产2199.3公斤,增产达19.39%。
作为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农业良种工程项目的结晶,“金蒜5号”以颠覆性创新重塑大蒜产业格局。“金蒜‘5’号是紫皮早熟大蒜新品种,蒜头较大呈紫红色,直径最长达8厘米,植株最高可达99厘米,”为充分展示大蒜全貌,山东省金春雨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加加随即拔出一株,只见蒜皮紧实发亮,轻剥薄如纸的蒜衣,象牙白的瓣肉瓷实透亮。
刘加加表示,这个早熟品种在鲁南及苏豫北部地区生育期仅223天,较常规品种提前5-10天完成蒜薹、蒜头双成熟周期。这种时间窗口的突破,不仅完美破解套种模式的共生期难题,更使机械化采收成为现实,每亩节本增效突破千元大关。
在抗逆性能方面,“金蒜5号”谱写着现代农业的韧性篇章。其三重抗性体系——抗寒、抗病、抗早衰的协同提升,田间管理成本降低15%以上。基地试验田里,持续三年的氮磷钾肥料配比优化试验,已构建起精准的营养供给模型,为种植户开辟出减肥增效的新路径。
2025年“金蒜5号”
订单量已达1500吨
“我去年9月份种的‘金蒜5号’,大蒜个头好,长势旺,根系发达,蒜薹也不错。”看着面前的蒜地,鱼山种植户李先生眉眼间满是笑意。这样的长势,让这位有着10年种植经验的“老把势”直叹“赶上了好种了”。
在金乡,像李先生这样的笑脸正逐渐蔓延。“这个因蒜闻名的“中国大蒜之乡”,今年迎来了一个崭新品系的规模化亮相——自2024年试推广以来,“金蒜5号”2025年种植面积已达2万亩。截至今年5月中旬,其订单量更是早早攀升至1500吨。然而在这串亮眼数字背后,是一颗良种跨越12年的成长历程。
“从田间地头到实验室,再到田间地头,这条路我们走了整整12年。”刘加加摩挲着手中的蒜种,语气里透着几分感慨。时间回溯到2012年,当多数蒜农还在沿用三十年不变的自留种时,这家种业公司已敏锐察觉到危机:无性繁殖导致的种性退化,让金乡大蒜面临着年年减产、重茬病发生率攀高的困境。“必须打破‘代代种、代代劣’的怪圈。”金春雨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、中国农科院、山东省农科院等单位专家,立下了培育高产抗病良种的“军令状”。
育种之路远比想象中崎岖。12年时间里,研究团队不仅需要面对种种技术难题,还需面对市场需求波动、气候条件影响等多重挑战。在实验室与田间往返数千次,从484份全球种质资源中逐个筛选,并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创制新种质鉴定筛选培育出新品系,命名为“金蒜5号”。2年时间对新品种进行基因测序,随后开展新品种示范工作和原种扩繁,直至2024年5月,1000亩外繁基地新品种种子上市。
“‘金蒜5号’是我们第一个成果落地、转化的新品种。”刘加加直言,新品培育过程中能够攻克“卡脖子”难题,企业建立的大蒜种子“数据库”起到很大作用。“数据库”内484个大蒜品种被悉心保存。这些从黑龙江、新疆、大理、日本等地收集而来的种子,构建起了目前全世界陆生种植最多的大蒜种质资源圃。不仅如此,企业还在国内过地开设了外繁基地和育种实验室,最大程度地将大蒜的优质性状保留下来,让育种这件事情,不用求助于他人。
如今的“金蒜5号”,已成为金乡大蒜产业升级的新引擎。“下一步,我们将开展功能性大蒜新品种的定向培育,为金乡县大蒜产业升级助力。”刘加加说。